是的,我非常緊張。我的心跳加速,胃部因焦慮而翻滾,旁邊的緊急出口像是一盞指引逃生的明燈。「現在離開還不算晚吧?」我心想。儘管這些年來累積了一些公開演講的經驗,但站在兩百名喝著酒、期待被故事娛樂的人面前,感覺完全不同。我的腦海中充斥著失敗的念頭——呆滯的目光、無聲的拒絕、噓聲,甚至可能有人向我扔飲料。壓力大得無以復加。

是我的導師首次啟發我報名參加一個說故事的課程。他在七十多歲時毅然參加,並表示這讓他感到振奮,還認為這對我的職業生涯也有幫助。當時,我從事銷售工作,他明智地說:「每個人都喜歡聽好故事。你的故事越能讓人產生共鳴,你就越能賣出產品!」我並沒有打算轉行成為說故事的人,但我覺得自己生活在舒適圈裡停滯不前,渴望挑戰自我。我相信突破這些界限能提升我的情緒韌性。於是,我在參加說故事課程和跳傘之間猶豫不決。現在,我希望自己當時選擇了跳傘。

那一刻到來了。主持人的聲音在房間裡迴盪:「讓我們歡迎下一位說故事者,Victor Leung!」我走上前,拿起麥克風,開始了我的六分鐘故事。大部分內容是關於我的家人。我開場說:「我的廚藝差到上週我做了蛋炒飯,連雞蛋都在抱怨自己的命運。他們說,‘我們本以為會變成煎蛋,而不是成為這場災難的人質。’」這是一個愚蠢的輕鬆笑話,但有些人笑了。這些零星的笑聲給了我足夠的信心繼續下去,講出更有吸引力的故事並引起更多的反應。最終,這場表演很成功。我想像中的那些可怕場景都沒有發生。這實際上既有趣又刺激,讓我充滿了腎上腺素和全新的自信。

從那天晚上開始,我繼續講故事,逐漸建立起自信,儘管並不是每次表演都很成功。有時我失敗了,對不同的觀眾以相同的方式講同一個故事,但反應卻參差不齊。有時我遇到了擾亂者。有一次,甚至在一場開放麥克風的活動中,因為超時而被拉下了舞台。但這些最糟糕的情況並不像我擔心的那麼災難性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學會了觀察觀眾的反應,改善自己的節奏,更自然地互動。我甚至發現了一個名為「每分鐘笑聲」(LPM)的成功指標,是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。我發現,困難的觀眾比容易的觀眾更能磨練我的技巧,而那些所謂的「糟糕」夜晚為「美好」夜晚鋪平了道路。所有這一切都拓展了我的舒適區,而我建立起來的自信延伸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。

要掌控我們的生活,首先需要掌控自己,而自信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。真正、真誠的自信——而非自大——是推動我們克服挑戰的燃料。它使我們能夠健康地與他人互動,敢於冒險並抓住機會。自信是充實人生的最重要支柱之一,而反之——生活在恐懼、懷疑、不安全感和擔憂中——可能是破壞性的。

我們如何建立自信,並在我們現在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之間架起橋樑?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: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價值感。

自我效能感是我們能完成任務的信念,直接影響我們實現目標的能力。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將挑戰視為機會,而非威脅,因為他們信任自己的能力和韌性。即使他們未能達成目標,他們也知道這段旅程會幫助他們成長和進步。

對我而言,第一次站上舞台就是為了建立自我效能感。這是一種擁抱不適、直面恐懼、並從成功與失敗中學習的見證。自信的旅程並不是線性或容易的,但這是一趟值得的旅程——對你的職業、你的關係和你的整體幸福來說。

如果你有興趣觀看我的故事和公開演講,請查看這段 YouTube 視頻:

試與錯|愛與失